厦门市委监委网站

> 头条新闻 > 正文

申请的补贴 一年多没下文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2020-06-11 10:29: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72391

申请的补贴 一年多没下文

来源:厦门日报   2020-06-11 10:29: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5372391

  文/图 本报记者 薄洁

  “一年多了,事情一直搁在那里,连个结果也没有。”看着缩在椅子里一动不动的老伴,杨先生很是无奈和不解:当初是社区居委会主动上门告知他们可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还说医生会上门来鉴定残疾等级,可是等了一年多,连医生的面也没见到。杨先生为此曾找过社区居委会,答复却是他们也没办法。

  看到本报“监督在线”有关我市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的报道后,杨先生向“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反映了此事。

  问题的梗阻在哪?市纪委监委启动直查督办,查清了事情的原委,在督促相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还以此事为切口,推动相关机制的完善。

  【反映】  等不来入户鉴定医生 居委会表示爱莫能助

  杨先生和老伴今年都已85岁高龄了,10年前老伴被查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随着病情的加重,生活已完全无法自理。“她这病是渐进性的,特别是这七八年,整个人都不能动了,肢体僵硬,一点知觉也没有。”为此,他专门请了护理员在家照顾老伴,每月需要支付6000元护理费。

  据杨先生回忆,去年初,社区的助老员入户走访,了解相关情况后,认为他们可以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过后,助老员拿来《残疾评定表》《肢体残疾人生活能力评估表》,还留下一张写有上门医生电话号码和所需材料的纸条,表示医生将上门对其老伴的残疾等级进行鉴定。

  左等右等,一直没等来医生,杨先生就按纸条上的电话号码主动联系医生,医生表示因忙没法来。杨先生赶紧打通美仁社区居委会的电话,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残疾人联络员,并把情况反映给他。“残疾人联络员当时和我说,他们会再想办法。可还是没有医生上门,我后来又联系该联络员,他却说,没医生上门鉴定,他们也没办法。”杨先生认为,当时是社区主动告知让他们去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如果他们符合条件,就应及时发给他们补贴,不符合条件也应如实告知,不应一再糊弄他们。

  【调查 】  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 处置过程中出现断链

  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什么始终没有医生上门鉴定?社区居委会是否主动协调?调查人员来到美仁社区居委会进行调查。

  在美仁社区居委会,调查人员了解到,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申请人要先办理《残疾人证》,由指定医院的医生对申请人的残疾等级进行评估。目前,全市只有市残联康复医院的3名医生提供肢体残疾的入户评定工作。

  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说,在接到杨先生有关医生无法上门的反馈后,他及时联系了市残联康复医院的医生。“医生说她是肢体残疾的鉴定医生,如果老人家是阿尔茨海默症的话,得去仙岳医院做精神残疾的鉴定,肢体上没障碍的话她就不上门鉴定了。”他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了杨先生,杨先生表示无法去医院鉴定,提出请仙岳医院医生上门的要求。他又联系了社区医院,告知如果有仙岳医院的医生下社区就与他联系,他再协调医生上门鉴定,“一直没有得到仙岳医院医生下社区的消息,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谈到将如何处理杨先生老伴的上门鉴定残疾等级需求时,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表示:“最近我会先上门看看老人家肢体上有没有受限,毕竟过了一年的时间,申请人可能因为长时间没运动,肌肉出现萎缩,达到肢体残疾上门鉴定的条件。”

  调查人员提出,杨先生老伴身患阿尔茨海默症10年,肢体僵硬、无法动弹的病况也已持续多年,并非是这一年里才发生肌肉萎缩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否知晓申请人的病情?面对调查人员的质疑,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承认,工作中确实存在疏失,并不知晓老人患病10年的事实,从老人提出申请至今未上门探访了解实际病情。

  调查人员在调查中发现,美仁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助老员、残疾人联络员、居委会负责人之间不能无缝对接,因此无法有效掌握居民的相关困难,没有及时跟进居民反映问题的处置进展,导致相关事务在处理过程中断链。

  【深入】  区残联监督指导缺位 协调医生上门成“白条”

  由于一些残疾患者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指定医院鉴定,就不能办理《残疾人证》,从而享受不到政府相关的惠民政策。为此,我市推出了上门评定残疾等级的服务。但调查人员发现,由于相关制度未细化,服务效果被打了折扣。

  “当事人提出残疾等级鉴定的需求时,社区残疾人联络员会先做预判,看对方手脚会不会动,初步判断这个要走肢体残疾还是精神残疾鉴定,联络员认为是肢体残疾需要上门服务的,我们会过去。”在走访市残联康复医院时,调查人员从负责肢体残疾评估医生处了解到,目前一般的做法是由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来联系,但也出现个别社区让伤残患者或家属直接与医生联系,缺乏相应制度规范。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发现,上门鉴定的时限没有具体规定,也没有量化考核标准。

  实际上,在2017年10月,由市残联、市卫健委联合出台的有关残疾评定的文件中就要求,“对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和无法自行前往办证的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未成年残疾人,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各区残联定期协调有关医院组织评定医师分期分批实施上门服务”。根据这份文件,协调上门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各区残联。那么,怎么会变成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的职责?为此,调查人员专门走访了思明区残联。

  “我们是让社区残疾人联络员和他们(上门服务的医生)对接……他们直接沟通,就不用再有我们这个环节。如果过程中碰到问题,我们再来协调。”思明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是按这种模式操作的,没有形成书面制度。调查人员就此提出质疑,以杨先生一事为例,残疾人联络员沟通不到位,医生又因故未上门开展服务,区残联如何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让上门服务变成“空头支票”?对此,思明区残联的说法是,申请人没办《残疾人证》之前,不属于他们的服务对象,残疾人联络员工作没有做到位,应由街道进行规范,不是残联的责任。

  调查人员指出,正因为相关制度模糊、缺失,监管的不到位,才导致政府的惠民政策没有覆盖到每一位应当享受惠民政策的残疾人。思明区残联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对相关工作应当进行监督指导并负有主体责任。区残联应当就此次暴露出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管控,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

  【整改】  反思工作中存在不足 建章立制完善监督

  针对此事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立即进行反思,并制定相关措施,完善服务机制。

  美仁社区居委会表示,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存在不足,未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未能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昨日上午,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杨先生家中进行解释沟通,社区残疾人联络员也对自身工作态度和作风问题进行反思,向杨先生致歉。

  思明区残联从建章立制方面入手,着手拟定出台《思明区残联残疾人证办理监督细则》,加强对《残疾人证》核发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并将建立回执制度限时办理,抓好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互动】

  发现问题线索 两个渠道可反映

  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期间,市纪委监委将依托“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本报“监督在线”互动电话等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如果您发现涉及专项整治的17个方面问题,可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或拨打本报“监督在线”互动电话5581719,与市党风政风监督员、相关媒体进行互动。

  “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

相关动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