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委监委网站

且听风铃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陈志勇        2023-08-21 17:5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574264

且听风铃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3-08-21 17:55: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5574264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上悬挂在亭子飞檐下的风铃。(视觉中国)

  虽然已经立秋,但暑意仍然未消。当风与风铃相遇,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心头便会涌起阵阵清凉意。

  风铃起源于中国。唐朝《开元天宝遗事》有一条记载:“岐王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这里的风铃,主要用来观测气象。

  我们常常可以在寺庙中见到风铃。唐代诗人章孝标有一首《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其中有一句:“日映砌阴移宝阁,风吹天乐动金铃。”风铃奏响的音乐,纯粹、悠远,禅意盎然,难怪有一首禅诗如此说:“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

  风铃,随风而响,那清脆之声,回荡在每个角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宋代诗人周文璞夜行途中就曾听闻风铃声响,于是写下“晚香灭没人归后,自有天风撼玉铃”的诗句。无独有偶,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在夜晚听到了风铃声响,他写道:“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语夜长。”月宫中寂寞的嫦娥,只能将满腹的心事告诉风铃,那一声声风铃响就算是回应了吧。

  灵动的风铃与庄严的建筑搭配在一起,动静相应,既点缀着殿堂的和谐,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檐铃奏曲响珊珊,尽日重门不启关。”透过宋朝诗人高翥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了屋檐下的一挂小小风铃,轻风吹过引得铃声叮咚,奏响一曲动听的音乐。诗人之所以整日都不关门,或许就是为了听这音乐。这是首写春天的七绝,后面两句是:“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又有好看的花,又有好听的风铃声,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呀。

  明代女诗人邢慈静在《咏风》中写道:“响敲檐马虾须飐,花气轻飘入户清。”檐马,就是风铃;虾须,指的是窗帘。风铃响了,窗帘飘动,这就是风的形状。伴随这一缕一缕清风而来的是扑面的花香,令人顿觉神清气爽,令人难耐的暑气顿时一扫而空。

  诗人黄庭坚喜欢把风铃挂在建筑的各个檐下,听到哪边风铃声响,就移步而往,因为那里有风有清凉。这在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的时代,是一种别致的消暑乘凉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想来诗人闲来无事就喜欢把酒临风,听着风铃声声,感受夏日里难得的清凉。

  陆游喜欢枕着风铃声带来的清凉入眠:“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他连摇动扇子都不必了,光静听风铃的声音,就可以感觉到凉爽,安然入睡。酷暑难耐,流汗沾衣,浑身黏糊糊的,蚊子也想来饱餐一顿,陆游对这样的天气颇有些烦躁,但风铃声让他感到了平静:“梦回忽觉南风起,时听铮然一两声。”从烦闷的梦中醒来,正好一阵南风吹过,陆游在枕上又听到了风铃声。

  风铃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大概还是因为它让人感到了宁静,而心静自然凉。

  小小的风铃,可以感受清凉惬意,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还可以令人拥有淡然恬静的心境。不管我们的眼前有没有风铃,只要心中有“风铃”,保持一颗质朴灵动的心,就能拥有“天风吹铃语不烦”的一份豁达。

相关动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