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茶桌仔”上话作风 倾听群众急难事

市纪委监委开展“点题整治进社区”活动,已走进18个村(社区),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件

发表日期: 2024-06-05 08:00:00 来源: 厦门日报

  走访人员在小巷里支起“茶桌仔”,和周边商户泡茶互动,征集问题。

  

扫码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茶桌小凳,茶香氤氲——“茶桌仔”作为今年“点题整治进社区”的独特形式,启动以来受到不少群众的欢迎。

  连日来,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在小巷里、榕树下、商铺旁,支起了“茶桌仔”,向居民、商家、游客、社区工作者征求“点题整治”的问题和意见……截至发稿,走访人员已走进18个村(社区),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件。

  

  三种“茶桌仔”方式 聚焦重点领域收集问题

  

  “茶桌仔”是闽南群众喜爱的聊天方式,在“话仙”中让群众敞开心扉“话作风”,为“点题整治”的深入开展精准征集选题。为此,“茶桌仔”活动采用了多种方式。

  “上门泡茶聊天”:走访沿街商户、村居、农户、居民等,上门收集有关民生问题、需要协助推动的待办事项等,从中了解有关部门履职情况。

  “座谈茶话会”:依托“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与周边企业座谈交流,收集困扰企业的急难事;进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座谈,收集困扰基层的烦心事。

  “设点泡茶接待”:借助部门、村(社区)举办的活动,同步开展“问题征集进小区”活动,支起茶桌、摆摊设点,现场接受群众反映问题。

  在与群众“话仙”中,走访人员聚焦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及膳食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紧盯职能部门履职作风问题,如执法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上门检查次数是否过于频繁,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推诿扯皮、走过场等。

  

  走街进巷面对面互动 专项整治更有的放矢

  

  从每个区随机选取两个以上村(社区)进行走访,进一步扩大今年“点题整治进社区”活动的覆盖面。连日来,在思明区中山路商圈、湖里区金尚社区、同安区美星村、翔安区何厝社区等地,走访人员不仅走街进巷,与群众泡茶聊天、倾听意见,还带着问卷“扫街”访商户,了解他们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每天乘坐小区电梯,看到广告不停更换,但不知道公共收益是多少,小区没有业委会,问物业也没有明确答复”“小区的垃圾投放量很大,但投放点管理不到位,也没有固定投放时间”……在中山路的“设点泡茶接待”现场,“茶桌仔”刚支起不久,群众就来了一拨又一拨。走访人员耳听笔录,耐心与群众交流。还有不少群众饶有兴致地阅读宣传展板,并扫描“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表示回去整理相关材料后再留言。

  向周边商户借来小桌小凳,走访人员在小巷里也支起了“茶桌仔”,喝着清茶,聊着天,很快和商户们熟络了起来。“商户的广告审批时间长、审批难度也大,希望审批部门能够缩短审批流程”“商圈周边停车费用高,难以吸引群众前来消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商户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烦恼和期盼。走访人员耐心倾听,记录下大家的意见。“这种泡茶聊天的沟通形式,可以更直接反映遇到的问题,交流起来效率更高了。”市民杨先生由衷点赞道。

  “通过‘茶桌仔’与群众密切互动,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点题整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让群众更有感有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走访活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普遍性问题,将纳入专项整治,深化治理;针对问题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将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建立长效机制。

  

  互动

  

  两个渠道可反映问题

  

  如果您发现有关部门在服务监管企业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助企政策不落实、手续太繁琐、口径不明晰、作风问题等,或发现涉及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可通过“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电话2892367,与市党风政风监督员、相关媒体进行互动。



项目“失管”两年多 亲水步道难亲水

■ 经市、区纪委监委督办,镇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访
本报记者 柯笛

  回访人员来到澳溪村,查看步道整改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沿溪步道建好后,因疏于管理而逐渐荒废,村民对整治提升后的生态水系项目“可望不可及”……这一问题,发生在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

  该问题经市、区纪委监委督办后,解决成效如何?近日,“跟踪问效直通车”再出发,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就责任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开展末端监督。

  

  【问题】

  

  步道建好后就荒废

  杂草丛生路灯不亮

  

  “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沿溪步道建好以后,就处于荒废状态,杂草丛生,路灯不亮,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整治。”不久前,“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收到这样一条群众留言。市纪委监委经过分析研判,将该问题转给同安区纪委监委进行处置。

  同安区纪委工作人员会同镇、村干部及溪流养护单位人员等实地察看,发现步道被杂草覆盖,部分路段出现不同程度损坏,沿溪路灯相关线路老化严重,部分路灯无法亮灯。

  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区纪委监委责成业主单位莲花镇政府进行整改。

  

  【症结】

  

  未落细落实管护工作

  业主单位管理缺位

  

  澳溪绵延4公里有余,是澳溪村一道美丽风景。2017年9月,经区专题会研究同意,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澳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主要包含生态清淤、改造提升与新建滚水坝、梳理滩地植被,以及打造9个景观点小广场、建设亲水步道 4193米等。“曾经村民们满怀期待,没想到建好之后杂草越长越多,带着孩子到溪边玩耍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村民郑先生对回访人员说道。

  沿澳溪而建的这条步道名为“亲水步道”,如今却让村民无法“亲水”,是什么原因导致?带着疑问,回访人员来到莲花镇政府了解情况。一名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出示了相关材料,其中一份《绿地移交确认单》中明确,2022年1月项目验收时,同安区莲花镇澳溪安全生态水系(澳溪村至沧江坝段)建设工程,包含景观广场保洁面积11594平方米,移交莲花镇政府接收,养护单位是同安城建管护公司。

  “前期建设花费不少,后期是如何进行管护的,为何会出现杂草丛生、路灯不亮、路面损毁等问题?”回访人员问道。该分管负责人表示,由于移交时没有配套的管护资金,因此只是和养护单位口头约定“阶段性”进行清理。至于清理范围是什么、管护责任有哪些,该分管负责人坦承,当时没有与养护单位进行细化,也没有签订相关管护合同。

  显然,以“亲水”为初衷建设的步道,自项目移交以来,一直处于“失管”状态,导致乱象丛生,“亲水步道”反而让人难“亲水”。症结就在于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的莲花镇政府,管护工作未落细落实,管理缺位任其逐渐荒废。

  

  【进展】

  路面已初步清理

  推动常态化管护

  

  据同安区纪委监委的反馈,莲花镇的整改措施包括:协调相关单位清理杂草、修复路灯、修缮损毁路段,并就常态化管护工作进行研究。时隔一个月,这些措施是否已落实?5月21日,回访人员来到莲花镇澳溪村,现场查看整改进度。

  回访人员看到,澳溪沿线步道路面已被清理干净,路两旁草木茂盛,位于步道上方的路灯完好。从镇政府分管负责人提供的整改前后对比图也可以看出,整改前步道被杂草覆盖,几乎看不到路面;整改后植被退至道路两旁,路面恢复了整洁。莲花镇政府表示,4月22日收到转办件后,第一时间协调同安城建管护公司对步道周边杂草进行了清理,沿线路灯也由澳溪村委会组织人员进行了检测、维修和更换。

  回访人员也注意到,部分路面仍有明显破损,在一处石桥下,两侧步道砖石塌陷、土壤裸露,一侧路面已经无法使用,另一侧仅剩不到半米宽的石子路供人通行。对此,莲花镇政府表示,经过沿路排查,步道上共发现五处地点被水流冲毁,需要维修,目前已做好设计方案并报送审批,待审批同意后立刻开工修缮。

  那么,后续将如何进行常态化管护?莲花镇政府表示,目前也已拟好管护合同,明确了管护单位和配套资金,经镇党政联席会通过后,将签署相关管护合同,落实常态化管护工作。

  针对莲花镇澳溪村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管护不到位问题,相关人员已被追责问责。同安区纪委监委还向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及各属地镇(街)发出工作提示,要求举一反三,切实担负起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后期管护责任。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