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项目的奖金、奖状,要等到次年的4-5月才颁发。由于间隔时间较长,赛后常常有参赛选手向项目承办单位询问进展,也影响了一些职工参赛的积极性。一家赛事承办企业通过“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反映了上述情况,希望“有关部门提升工作效率”。
经市纪委监委督促推动,相关制度规定得到优化——获奖选手的奖金由承办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事后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总工会报销。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如何?近日,市纪委监委“跟踪问效直通车”来到市总工会,通过回访、抽查等方式开展末端监督。
据了解,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由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主办、市总工会指导举行,奖金和证书则由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技工作部)统一颁发。职工技术比赛分为市级(A类)和行业(区级)B类竞赛项目,由各区各级有关单位承办,各项竞赛的开展时间先后不一,每年的5月至12月,要举办80项以上的赛事。
此前,竞赛优胜选手的奖励发放和通报表扬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原因是,各项职工技术比赛结束后,承办单位需要收集优胜选手相关信息,还要经过审核、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签发文件确认等一系列流程,并结合“五一”前后的相关活动进行公开表彰,导致竞赛优胜选手奖金兑付的推迟。
“接到企业反映的问题后,我们就着手对流程进行优化,5月8日印发了有关说明,5月13日又印发了新的经费补助办法。”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技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向回访人员介绍,优化后,颁奖发证等责任下放给各项竞赛组委会,明确将竞赛优胜选手奖金纳入专项经费补助中;获奖审核流程也得到优化,调整为竞赛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竞赛组委会(承办单位)直接发放给优胜选手等。他还举例,在5月25日举行的第三十届职工技术比赛劳动关系协调师技能竞赛中,已开始采用新办法。回访人员现场通过电话向该竞赛承办单位核实,了解到优胜选手奖金共计8000元,5月28日已全部发放到位。
在查阅活动举办的相关材料中,回访人员发现,有一场家庭医生技能竞赛于5月12日、19日分别举行了区级初赛和全市决赛,按照新印发的经费补助办法,优胜选手的竞赛奖金应于5月31日内发放到位。该项比赛是否严格落实新办法,及时发放竞赛奖金?回访人员现场与承办单位取得联系。电话中,承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新办法已经开始执行,直至6月4日上午奖金仍未发放。
新办法印发大半个月后,仍有承办单位“不了解”,导致竞赛奖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说明该制度规定的有关宣传指导工作仍有不足。对此,市总工会表示,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市总工会领导、业务部门人员等深入指导的方式,加强检查和监督。同时,发布竞赛经费补助的正负面清单,明确要求申请经费补助时,需提供优胜选手的资金预算和决算金额,以及优胜选手奖金发放转账表等清单,确保竞赛活动公平公正、奖金及时发放到位。
接下来,市总工会还将采取以下措施:深入宣传相关政策,让职工知晓有关流程和规定;做好单项赛事方案审核,完善每个竞赛项目通知内容;加强赛后规定执行检查,进一步督导落实整改。
如果您发现有关部门在服务监管企业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助企政策不落实、手续太繁琐、口径不明晰、作风问题等,或发现涉及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可通过“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电话2892367,与市党风政风监督员、相关媒体进行互动。
市纪委监委开展“体验式监督”,体验人员(左一、右一、右二)来到侨英街道了解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通讯员 陈敏玲
项目完工一年多,区财审中心也出具了建安费审核结论书,工程款却一直未能结算支付,企业由此承担了较大经营压力。
今年3月底,市纪委监委向全市249个“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征集“体验式监督”事项,其中就包括“申请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款拨付一直没有动静,该企业向挂钩联系的同安区纪委监委报送了这一待办事项。市纪委监委梳理、研判后,将该问题转给集美区纪委监委处置,并就解决进展情况开展“体验式监督”。
反映
项目完工一年多
工程款迟迟未拨付
2021年,该工程建设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取得集美乡村振兴项目浒井社区弱电改造工程(一期)(下称“浒井社区弱电改造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厦门市集美区侨英街道办事处,代建单位为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该项目2022年10月完工,2023年6月工程结算金额审定,其中工程款未拨付金额为165万余元。2023年11月,企业收到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通知后,也开具了相关票据。“但之后,工程款拨付一事就没了下文。”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原因
增补材料导致送审延后
批准用款但未拨付成功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笔工程款迟迟未能拨付?近日,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体验人员来到侨英街道,了解此事原由。
侨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体验人员,项目结算送审期间,曾因增补材料导致有所延误。原来,2021年7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浒井社区弱电改造工程施工合同,但在施工过程中,因需配合各运营商割接(用户端施工)等原因,导致实际工期超过了合同工期,工程竣工日期也因此延期至2022年10月21日。
尽管在2022年12月,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就曾组织施工单位第一次进行项目结算送审,但送审期间,因为缺少工期延期协议、监理质量报告等资料,送审资料需要重新编制。直到2023年6月,在各项送审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集美区财审中心正式出具了该项目的建安费审核结论书。2023年7月,侨英街道送审该项目的二类费用(设计费、监理费等项目的结算费用),8月,区财审中心出具了相关审核结论书;随后,代建单位向建设单位发出财务结算的函、建设单位向区财政部门出具财务结算的函;同年12月,竣工财务结算批复,侨英街道批准用款申请。“确实,工程款未能及时拨付,既有材料多次增补、修订导致的送审延后,也有资金统筹等方面的原因。”该负责人坦承,因资金未到账,这笔工程款未能及时在2023年底前拨付成功。
进展
街道完成建安费支出
企业拿到了工程款
在市纪委监委、集美区纪委监委督促推动下,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推进解决:4月30日,侨英街道完成项目资金追加;5月6日,街道提交用款计划申请;集美区财政局于5月7日审核通过后,街道立即完成建安费的支出,企业拿到了工程款。
“在此次‘体验式监督’中,我们梳理了时间脉络,找到工程款未及时拨付的原因,”体验人员说,虽然此前存在送审延后的情况,但在“体验式监督”阶段,有关部门转变作风,迅速追加项目资金,一周时间就完成拨付,解决企业难题,值得肯定。至此,“体验式监督”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