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随意倾倒建筑废土 运输车辆“滴撒漏” 监管执法“宽松软” 这些重点问题 整治实效好不好?

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对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的建筑废土专项整治开展回访

发表日期: 2024-09-12 08:19:00 来源: 厦门日报

  整改前,海沧区祥露沙场被随意堆放砂石砖块、生活垃圾。

  整改后,回访人员来到祥露沙场,这里曾经违规堆放土头垃圾、砂石的空地已全部经过清理。

  走访人员现场查看位于思明区的百家村中学项目。

  

  开栏的话

  鹭岛正风解民忧。即日起,本报开设“集中整治看变化 鹭岛正风解民忧”专栏,将陆续刊发市纪委监委贯彻落实中央纪委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关成效的相关报道。

  聚焦市纪委监委在集中整治过程中零距离倾听回应群众关切,以问题为导向,以监督矩阵为触角,着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蝇贪蚁腐”……把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动能,深化拓展具有厦门特色监督品牌的生动实践。

  报道将以记者亲历的视角,还原整治的全过程,展现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机制的实效。通过讲好一件件群众切身受益的鲜活故事,介绍整治前后所发生的变化,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建筑废土随意倾倒,运输车辆“滴撒漏”、超速超载……这些违法违规乱象,群众反映强烈。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期间,市纪委监委聚焦乱象背后的监管不力、执法“宽松软”、以权谋私等问题,对相关人员追责问责,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推动职能部门深化建筑废土专项整治。

  近日,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对整治工作进行回访,检视整治实效。

  

  现场1

  违规设立的弃置场所

  已全部经过清理

  8月31日上午,回访人员来到位于海沧区东孚街道后柯村的祥露沙场建筑废土违规弃置场所,路口处设有“严禁倾倒垃圾,违者从重处罚”警示牌,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空地,已全部经过清理。

  回访人员现场了解到,2018年4月,东孚街道完成征迁任务后,将该处移交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及场地围挡。由于附近工地较多、工程工期较长,近年来有人在该处擅自设立弃置场所受纳建筑垃圾,堆放土头垃圾、砂石等。

  2022年10月,海沧区城管局在巡查中发现一家建设公司在此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向当事人开具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处以罚款并责令清理。今年5月底,区城管局再次接到投诉后,会同东孚街道到现场查看,发现确有堆放砂石砖块、部分生活垃圾。东孚街道责令当事人搬迁,区城管局责令整改并立案处罚。

  目前,东孚街道、区城管局将该处列为重点监管区域,加强日常巡查;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也增设通道路口道闸,组织管理人员加强监管。

  

  现场2

  多部门共同整治

  列入电子围栏“黑名单”

  8月31日上午,回访人员来到位于港东路4号的保税区二期21号地块,一片空地被围墙围了起来,出入口铁门紧闭;大门外的岗亭内有管理人员在值守;旁边人行道上的出入口,设置了监控探头,防止车辆偷倒建筑垃圾。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常有渣土车进出,尘土飞扬,空地上不时堆放着建筑渣土、垃圾,周边居民群众和企业不时投诉。原来,这块6500平方米的空地,曾被业主单位租给一家物流企业。2023年4月以来,该企业经营者未经批准,以个人名义陆续在该场地内及开挖的基坑受纳建筑渣土、垃圾约1.2万立方米。

  “手续未齐全,违规堆放渣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抑制措施,部分运输车辆也没有做好密闭措施。”湖里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回访人员,殿前城管中队对该地块涉嫌“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场地内粉尘污染”“车辆覆盖不到位”等问题先后多次立案,并处以相应罚款。

  为强化整治效果,今年6月,城管、住建、公安部门及街道、业主单位先后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整治推进会,并组织相关部门进场清运违规堆放的建筑垃圾,至6月21日完成现场清理。

  后续监管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市渣土办通过监管系统将该地块列入电子围栏“黑名单”,经核准的建筑废土运输车进入相应范围,会触发预警提示。业主单位也在地块出入口设立监控,聘请管理人员24小时监守;城管部门补充了监控,实现监管无死角,并加强巡查。

  

  现场3

  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督促恢复设施及植被

  走进同安区凤南农场,回访人员看到,大片空地空旷无物,植被自然生长,沿坡脚排水沟及位于地块中间的溢洪沟等设施如今状态完好。

  这片空地原是一家采石场采矿用区,占地面积4.98公顷,属于同安区新美街道凤南农场小凤山蜈蚣仑地块。近年来,多部门巡查发现,该采石场矿区存在随意倾倒建筑废土违法行为。对此,新美街道多次牵头联合同安区城管局、同安资规分局等职能部门及凤南农场现场检查,对该采石场随意倾倒建筑废土,植被及排水沟、集水井等设施被破坏情况,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即整即改。

  整治期间,新美街道在空地进出路口安装实时监控,设锁严禁材料运入,并与同安区城管局开展联合整治,严厉打击随意倾倒建筑废土违法行为。区城管局共查扣涉嫌随意倾倒建筑废土土方车、推土机等36辆。同安资规分局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该采石场相关负责人恢复矿山治理植被75156平方米,恢复沿坡脚排水沟及中间溢洪沟570米,并罚款3万元。

  此外,新美街道陆续修订出台了相关渣土治理方案和举报奖励办法,并与村居签订责任状,督促护村队落实24小时不间断巡查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举措

  聚焦四类重点问题 形成监管的常态化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建筑废土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废土监管不善,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也将影响城市文明形象。据市住建局介绍,目前建筑废土处置监管中存在以下四类重点问题:有效消纳能力存在短板,推进消纳场所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力度有待加大;随意倾倒现象多发,相关部门失管形成违规弃置场所;“滴撒漏”污染路面、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较为突出,执法部门对重点时段、路段、区域的巡查不足;监督执法存在“宽松软”现象,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联合惩戒措施不足等。

  针对上述重点问题,住建等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应对的举措,能否形成常态化监管?回访人员逐项深入了解。

  

  源头:

  优化方案设计

  减少土方生产量

  充分利用地形,优化方案设计,位于思明区的百家村中学项目实现了土方生产的源头减量。

  回访人员现场看到,该项目地势西高东低,高差较大,利用现有场地建起的挡土墙,把项目划分为四级台地。“考虑到项目位于老城区,若整体平整场地,土方开挖量大、成本高,且大量土方外运将对项目建设工期及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都采取了相应举措。”代建单位项目经理介绍,项目顺地势按照4个台地进行规划布局,设计立体校园空间,源头减少土方外运;施工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条件,将场内西侧作为周转土方场地,减少回填土方运输。如今实际土方外运量与整体平整场地相比可减少约9.1万立方米。

  不仅如此,土方外运减少后,按1500立方米/天的土方外运量计算,工期也将相应缩短约75天,减少了施工作业扰民现象。通过优化方案设计,减少约500万元的土方外运费用,也有效节约了工程造价。

  为实现源头减少土方产生量,2024年4月,在市资源规划局出台《厦门市工程渣土土方平衡规划导则》的基础上,市住建局、市资源规划局又联合印发《关于建筑垃圾设计源头减量措施的指导意见》。目前,各区均已制定辖区土方平衡规划方案。近期,国际商务核心区A1地块、翔安南部片区启动区等通过优化片区土方平衡和项目方案设计,共减少土方量约56万立方米。

  

  监管:

  优化升级系统功能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建筑废土乱倾倒、运输过程“滴撒漏”及超速超载等问题,我市于2017年上线建筑废土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为建筑废土处置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来,市住建局结合监管系统优化升级,重点推进运输车辆监管和处置场所“黑白名单”管理。截至目前,监管系统共下发锁车、限速指令共1619车次,严厉打击超速、“滴撒漏”行为;全市38个查处的违规弃置场所、随意倾倒点列入“黑名单”,607个外运项目、消纳场所及临时中转场列入“白名单”,实现分类管理。

  “监管系统是怎么运行的,如何强化管理?”回访人员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经核准的建筑废土运输车已有2515辆,监管系统新开发了“离线预警功能”,识别车辆异常后,会自动推送“车辆定位异常离线提醒”,责任主体依此及时调整车辆状态,确保车辆运行受控。同时,通过电子围栏测绘,结合车辆定位信息,监管系统会自动识别进入“黑名单”区域的车辆,并发布“违规倾倒预警”,为精准打击擅自设立弃置场或随意倾倒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监管系统还对外运项目、工程类消纳场、非工程类消纳场及资源化利用工厂等相关信息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一定周期内完成全覆盖巡查。结合轨迹查询,系统研判需加强监管重点路段、时段、工程,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消纳:

  落实方案推进项目

  “消化”更多建筑垃圾

  去年,《厦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发布,旨在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目前,这一方案落实情况如何?

  “我市首个综合性现代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今年内开工、2026年投入试运营,届时将有效缓解我市建筑废土处置压力。”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为“厦门市环保新材料研发制造中心”,设计年处置建筑垃圾规模达110万吨,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系统化收集、处置与再生利用,尽可能把建筑垃圾“吃干榨尽”,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回访人员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完成设计招标。

  

  长效:

  优化工作流程

  发布技术规范

  聚焦监督执法过程中的“宽松软”问题,集中整治以来,相关长效机制也建立完善起来。

  市住建局牵头出台了强化临时中转场建设管理机制和联合惩戒工作指引,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监管行为。市执法局、市资源规划局出台建筑废土运输“滴撒漏”、随意倾倒管理和复耕复垦管控机制,严厉打击随意倾倒违法违规行为。各区也出台临时中转场监管工作机制,规范辖区建筑垃圾收运、中转、处置工作。

  在车辆技术规范方面,市住建局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市建筑渣土行业协会于5月17日发布《厦门市建筑废土运输车辆技术规范》,新增新能源车辆技术规范,增加车辆密闭覆盖、右侧盲区预警系统安装等规定。同时,开展全市车辆核查和信息登记工作,目前已完成20家运输企业2102台(包括报废及正在办理手续)车辆核验,约占全市车辆总数83%,进一步提升车辆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建筑废土管理常态长效机制,跟踪机制落实情况,强化质效评估,不断推动专项治理走深走实。

  

  数据

  专项整治以来,市住建局先后4次组织各区摸排违规弃置场所,督促落实整改,依法依规查处。截至目前,排查发现违规弃置场所25处(翔安11处,集美4处,同安3处,湖里4处,海沧3处)。已处罚18处,罚款金额27.43万元,剩余7处已立案并督促加快处罚进度。

  全链条深挖排查问题线索,强化监督执法。4月1日以来,市住建局联合各区和相关部门,开展检查1090次,检查项目1818个,发出督导检查通知198份,约谈企业733家,查处违规车辆5495辆、随意倾倒95处,累计罚款金额约197万元。同比去年,车辆违规和随意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分别下降55%和62%,形成执法威慑。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