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缩水”的8平方米去哪儿了?

调查发现,与店面一墙之隔的隔间,被他人占用多年 市纪委监委督促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发表日期: 2025-03-13 07:20:00 来源: 厦门日报

  调查人员现场查看该店面使用情况。

  扫码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一家小吃店已在第六市场附近经营多年,店主徐先生偶然发现,店面实际使用面积比租赁合同上的面积小得多,旁边有一个隔间,长期被其他商户使用,他认为,“缩水”的部分,就是这个隔间,“租金是我付的,为什么是别人在用?”然而,他向公房管理单位反映后,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收到“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转递的问题后,市纪委监委开展直查督办,督促管理单位立行立改,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

  

  反映

  租赁面积51.6平方米

  实际使用并没这么多

  

  2000年,徐先生租下了第六市场的一处店面,一直经营至今。中途他重新装修店面时,发现店面的实际使用面积与租赁面积出入较大。

  “按照租赁合同,我们租了‘建筑面积约为60.85平方米的房屋’,除去9.25平方米的阁楼,一楼应该还有51.6平方米,可装修师傅说,实际使用的只有30多平方米。”徐先生说,自己付钱租下的店面,却被隔了一间给其他人用,“这个隔间从我租下就是这样,我从来没用过。”

  “我认为是‘一店两租’!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向收取租金的管理人员反映,但对方回答一直就是这样的,没有给解决。”徐先生说。

  为什么租赁的店面,面积会“缩水”?这个隔间,是否如徐先生所说,被“一店两租”?市纪委监委立即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开展调查。

  

  调查

  结合档案和实地测量

  隔间应包含在店面面积内

  

  徐先生所租店面位于第六市场一处出入口附近,调查人员现场看到,一楼经营着餐饮小吃生意;与其一墙之隔确有一个隔间,正对着交叉路口,里面摆放着一些杂物。

  经了解,该处店面属于市直管公房,由市属国企夏商集团承租管理。调查人员查阅了该处店面的多份租赁合同,2000年7月至今,该店面的一楼租赁面积均为51.6平方米。租赁合同所附的第六市场“测算房屋使用平面图”显示,该处店面包含了2间沿街店面及东北侧1个隔间。

  与此同时,夏商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夏商物产”)也向调查人员反馈了到该店面实地测量的结果:经核实,徐先生目前实际经营使用的2间店面的面积为39平方米(不含公摊面积),东北侧隔间面积约为8平方米。

  结合平面图、租赁合同与实地测量情况,不难得出结论:这个8平方米的东北侧隔间,应当包含在徐先生租赁的一楼店面面积内。

  

  深入

  

  对资产信息不清不明

  日常管理也不到位

  

  “从档案材料来看,这处店面的东北侧隔间也在徐先生租赁范围内,为什么当时没有把隔间一起交给他使用?”调查人员问道。

  夏商物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处店面最早于2006年由厦门蔬菜公司带租约移交给夏商物产承租管理,当时他们是直接按照移交的房屋现状出租给徐先生。

  隔间并非承租人实际使用,夏商物产是否掌握这个情况?该负责人沉默了一会后,答道:“确实很奇怪,但从我们2006年接手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现状。”他进而表示,“我们每三到五年和店面经营者签一次合同,此前从未收到过(承租人)有关租赁面积问题的意见。”

  据该负责人介绍,店面由资产管理员分片负责,一名资产管理员至少管理五六十个网点,需要定期收取租金、检查安全问题,每两周完成一次巡查。调查人员再次提出疑问:“既然两周巡查一次,应该早就收到群众反映了?”该负责人坦承,在上一名管理员退休后,由另一名管理员接手至今,“我们从来没有收到过管理员的反映。”“这个8平方米的隔间我们一直不掌握,也没有管理到……”

  事实上,该隔间的实际使用人是其他店面的承租户,调查人员就此问道,“是否另外向他收过租金?”该负责人表示,“该店面最早也是2006年由蔬菜公司带租约移交给我们承租管理,我们重新核对了租赁合同和租金缴交记录,并未向该承租人另外收取隔间的租金。”

  店面面积多大、房屋坐落如何、使用范围有哪些等,夏商物产在接收房屋时,应当认真核对租赁合同中的这些信息与房屋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在日常管理中,巡查机制应当切实发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夏商物产对房屋信息掌握不清不明,日常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存在疏漏,最终导致店主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进展

  

  被占用的隔间还回来了

  管理制度也已修改完善

  

  “通过这件事,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确存在不足。”夏商物产相关负责人坦承,将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不久后,夏商物产向调查人员反馈事情进展:该隔间终于清退还原并移交给实际承租人徐先生;双方已经协商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将在新的租赁合同中予以明确。夏商物产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在公司的合同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签订租赁合同必须附租赁场所平面图,以确保租赁面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同时,资产管理相关巡查制度中也补充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在开展网点安全巡查时,必须核实资产的完整性,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流失。

  随后,调查人员再次来到现场,徐先生经营的小吃店正在开门迎客,而此前备受争议的东北侧隔间,暂时还没有投入使用。“年前就收回了这个隔间,新的租赁合同也快要签了。”徐先生笑着对调查人员表达感谢。他说,在市纪委监委的帮助下,问题解决推进很有效果,如今也有了好的进展,“正在和家人筹划下一步的经营方案,好好考虑下这个隔间可以用来做什么。”

  市纪委监委将进一步督促相关单位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置。

  

  相关

  

  “茶桌仔”摆进商圈 面对面倾听商户心声

  聚焦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重点问题,市纪委监委组织开春首场“茶桌仔上话作风”活动

  

  本报记者 柯笛

  近日,市纪委监委的“茶桌仔”再次摆进中山路商圈,聚焦行政审批与办事服务、行政部门执法监管等方面,邀请商户畅谈部门履职作风,倾听企业心声,收集问题和意见。这也是开春以来的首场“茶桌仔上话作风”活动。

  短短半天的活动,共征集相关意见建议20余条。

  街头巷尾的“茶桌仔”上

  商户与监督员畅谈互动

  当天下午3点30分,摆在中山路定安广场的“茶桌仔”,邀请了5名商户。

  去年,市纪委监委曾针对侧招广告设置问题开展了直查督办,本报“监督在线”做了专题报道。市党风政风监督员围绕部门相关整改举措落实情况、商户申请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和阻碍等,重点向商户征集意见。一名商户说,“我为商铺申请广告侧招时,按相关单位的要求提交了所有的材料,却被告知不能办。”他详细介绍了申请过程:申请前他曾向有关单位咨询商铺所处位置能否申请设置侧招,得到肯定回复后,他这才着手准备相关材料、进行房屋安全鉴定、请人设计广告牌,所用工作都完毕后,又被告知“申请不了”。“我们前期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准备,现在又办不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场商户的共鸣,多位商户也反映了他们申请设置侧招广告时遇到的困扰。

  当天,“茶桌仔”还摆进了中山路来雅百货、局口街旷野非遗茶文化馆等地。商户们敞开心扉,你一言我一语,倾诉着烦恼和期盼。监督员耐心倾听,一一认真记录。

  快速研判分类处置

  监督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当天的“茶桌仔”活动,除了座谈交流,市党风政风监督员还走进街头巷尾,随机走访沿街商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涉企突出问题的征集,覆盖了餐饮、零售、服务等多个行业。

  反映占用红线范围问题,部门迟迟不答复;日常管理中,对不同商户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茶桌仔”活动中收集到的这些意见,已经整理成问题清单,快速梳理研判,分门别类作出处置:涉及营商环境问题,拟纳入专项整治;相关具体问题,分别进行转办、督办;涉及惠企政策落实等问题,将通过主管部门结合具体政策予以解答;部分意见建议,纳入今年的监督工作参考。

  该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开出“跟踪问效直通车”,持续跟进办理情况,对问题一抓到底。

  

  互动

  

  两个渠道可反映问题

  

  如果您发现有关部门在服务监管企业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助企政策不落实、手续太烦琐、口径不明晰、作风问题等,或发现涉及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可通过“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电话2892367,与市党风政风监督员、相关媒体进行互动。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