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居务、明职责、加压力”,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深度延伸巡察成果,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辖区居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
曾林社区从“后进”到“五星级”社区的华美蜕变依旧清晰如昨;五美社区三方合力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延展基层德治脉络、夯实基层法治根基的典型经验亦足可借鉴……翔安区马巷镇党委、马巷镇纪委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持续探索,却不曾片刻停歇。
日前,《马巷镇居务监督手册》《关于加强马巷镇对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紧密出台,该镇紧紧抓住区委第八轮对马巷镇9个社区专项巡察的契机,主动将巡察成果向全镇36个社区延伸。一场特殊的巡察整改问题通报会的召开,“官宣”了马巷镇的下一步动作:组织未被巡察社区广泛自查,从社区资金管理到小额工程建设,人、财、物纵向监管,敏感事项层层把关,真正把巡察成果最大化,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居务监督向全覆盖的阳光大道上执着前行。
深化阳光居务,小微权力才能在“轨道”内规范、透明地运行。
“晾晒”居务 群众监督“零距离”
几年前的五美社区后滨商住楼和荣华楼,污水横流,路灯不亮,楼梯老旧,防盗网缺失,缺乏物业管理的小区让200多户居民的生活极不便利,居民多有怨言。
“这些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区居务公开的好处,哪里脏?哪里臭?哪里要改?居民全部通过社区公众号晒了出来,有文字,有图,有真相。”五美社区的居民群众说。
在2015年7月五美社区公众号开始运行后,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形成了反映社区实际的社情民意。两个老旧小区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包括区建设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群众推选的代表等多方力量很快坐到了一起,推动改造方案的快速出台。如今,两个小区管道铺设一新,楼梯宽敞,楼道明亮,防盗系统齐备,居民安居乐业。“晒清单”的结果,是社区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是社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等一系列便民举措的展开,以及居民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哪一位社区干部不够廉洁,群众有意见,可以进行投诉监督;哪一些制度还不够透明,就到制度清单上来查询。我们坚决丰富功能提升质量,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居务监督中来,让社区小微权力彻底在阳光下规范运行。”马巷镇纪委负责人李虎平说道。
为此,马巷镇对业已运行的“马巷居务公开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升级改版,除继续丰富居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外,平台上还特别增加了廉政宣传、制度清单、投诉监督等三项功能,让马巷每个居民可以动动手指,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对社区居务进行监督,倒逼社区“两委”规范权力运行和居务透明,推动居务监督工作持续深入。
扎紧笼子 规范运行提质效
“社区财务,库存现金不得超过3000元;所有支出票据,五签字一说明,5万元以上开支,除了‘两委’集体研究外,要报请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开支;1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报支首笔工程款须附立项审批书、预算书等六七项材料文书以供审核。”
翻开《马巷镇居务监督手册》,从社区“三资”管理到工程建设操作规范,从社区干部履职责任清单到扶贫、惠民等一系列居务工作,从人、财、物到制度、流程和标准上,厚厚的一大本172页,建章立制,全面指南,整体规范。这本手册已于近日发放到了镇、社区相关干部手中,将为社区“两委”规范履职提供依据,也为镇各业务部门指导和监管、镇纪委监督检查提供了参照标准。
在居务监督职责更加细化,考核更加明晰后,马巷镇将进一步把牢居务监督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是从强化监督开始的。”马巷镇党委书记徐万坪说,“在当前,我们要突出抓好社区‘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组织管理和落实扶贫惠民政策等监督重点,紧盯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社区居务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有效解决不会监督、规范监督和监督实效等问题。”
为了不断提升居务监督的质效,从去年起,马巷镇纪委便积极探索实践有力抓手,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把建立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作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马巷镇实际,在扎实推进区委“1152”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区纪委监委实施村(居)务监督“四个一”工程,不断延伸监督触角,致力于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通监督的最后一百米。
压力传导 从严治党强根基
“乡村振兴主动作为不够;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弱化;社区聘用干部乱象多,社区担当作为不够,监督管理不到位;三资管理不严……”区委第八轮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可谓“刀刀见血”,直击本质。
怎么抓住问题本质解决整改?如何让监督常态、制度常态、公开常态?怎么做才能让群众明明白白,让干部清清白白?马巷的做法是,主动加压,强化监督覆盖,专项巡察问题整改通报会上,干货满满:通报巡察反馈问题及整改情况,社区干部底数明;社区书记勇于剖析不足、自我检讨,作表态也作表率;镇党委书记上党课,唤醒初心,压实责任促担当……
接下来的具体工作,也在会上逐一部署,任务传递的同时,压力也不断传导。
主动将巡察延伸。该镇未被巡察的27个社区将开展自查,重点查找本届社区“两委”就任以来在社区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和小额工程建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镇纪委将抓好自查的全过程督导,对于主动查摆出的问题,紧盯整改,进一步放大巡察成果运用。
加强常态化监督。采取“1+1+1”模式,将36个社区分为三组,每组12个社区,分类指导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动社区监督常态化,鼓励基础好的社区先行先试,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触角向基层社区延伸,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抓好考核督查。考核分为社区每月自评、镇半年考和平时绩效考,每半年综合考核一次,年度考核成绩与年底个人绩效奖金直接挂钩。每次考核后进行考核通报,着力解决居务监督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打折扣、监督效力两张皮等问题。以考核促监督质效,督导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抓落实。
通报会不是工作的尾声,而是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对基层常态化监督工作的延伸。下一步,马巷镇将集中“火力”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和加强居务监督工作的“下一篇文章”,尽快实现36个社区的全覆盖、常态化监督,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遏制基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净化优化基层社区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岛外大发展”增添动力。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