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委监委网站

刘琦龙:监督防止民生帮扶“一阵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        2020-06-16 07:5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73242

刘琦龙:监督防止民生帮扶“一阵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20-06-16 07:57:0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5373242

  今年4月,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纪委监委的一次工作例会上,党风政风监督室的同志汇报了一件事,令我触动颇深。此前,他们在脱贫攻坚专项监督中检查“应保尽保”政策落实情况时,对辖区低保户黄某进行了入户走访。他们发现,黄某罹患精神疾病、无劳动能力,因病情反复已住院一段时间,疫情发生以来除低保金及丈夫零工收入外再无稳定生活来源,住院期间每月自付的数百元伙食费也成为家庭困扰。随着中小学校复学,女儿上学所需开支让黄某的丈夫愈加发愁。

  民生问题无小事。疫情冲击下,民生工作挑战更大,如何动态精准了解群众需求,让帮扶工作常态化而非“一阵风”?我认识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监督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立足职责及时为困难群体纾忧解困,确保帮扶政策精准落实。

  了解到黄某一家的困境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民政部门反映,督促他们扛起责任,最终助其申请到困难家庭临时救助金4800元。事情至此本可画上句号,但在我们看来,临时救助金只能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并非帮扶救困长久之计。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部门联系黄某女儿所在学校,为其减免午餐费,给予学年最高补助1000元。同时,压实镇政府和人社部门责任,督促他们帮助黄某丈夫解决就业问题,期望实现困难群众自我“造血”。

  黄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如何举一反三,让更多与黄某类似的群众生活得到保障?我们认识到,在督促纠治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应深挖问题根源,压实主体责任,推动提升基层帮扶执行力、完善民生帮扶领域长效机制。

  5月,我们围绕强化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向区政府发出建议书,建议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各类社会救助的条件、标准和基本适用情形,形成简单易懂、实操性强的操作手册,便于基层执行。此外,督促镇街和相关部门加强动态监测、定期回访,强化临时救助和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并结合实际对缺位制度抓紧补漏,让保民生措施有力度有温度。(作者: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刘琦龙)

相关动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