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苏颂|崇文尚勇 忠孝廉勤(上)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福建同安人,是北宋时期的道德典范、著名宰相和杰出科学家,他廉洁奉公、为官清正、远离权宠,在北宋官场是难得的一股清流。苏颂修身、齐家、治国的方略和做人的崇高品德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公元1020年,苏颂出生于同安县城西北隅葫芦山南麓的芦山堂。他喜欢听长辈讲自己家族和同安的历史故事,从中受益匪浅,并决心为国家作出贡献。晚年他从宰相位置上退居之后,经常对孙辈讲家族历史,回忆自己幼年的成长环境。
同安苏氏始祖苏益于公元885年跟随王潮家族入闽,在王氏政权里任高级军事职务。二世祖苏光诲设计擒杀泉州刺史黄绍颇,又曾身入贼群戮杀十余人。受勇武精神的熏陶,苏颂从小就勇于担当。
二世祖苏光诲力行孝道,每天亲手为八十多岁的母亲调制饮食。母亲病了,他尝过煎好的药,再让母亲喝下。三世祖苏佑图本可留在京城,为了照料母亲便回到漳州做官。祖辈的言传身教让苏颂从年幼时起便懂得奉行孝道家风。
二世祖苏光诲当漳州行政长官时,北宋朝廷传来文告要求归顺。当地豪杰号召勇士反抗,二世祖、三世祖说服他们放弃抵抗,将反抗者名册烧毁,保全了他们的性命。祖先做官的仁爱之心,影响了苏颂一生。
祖父苏仲昌知识渊博,带动了同安苏氏的读书风气。父亲苏绅为苏颂开启了童蒙教育,对其要求极为严格。苏颂七十多岁时,梦见父亲教诲时的严厉神态,还会惊惧觉醒。这种严格的家教,让苏颂受益良多。
家族读书风气浓厚,背诵写字是苏颂每天的功课。芦山堂门口有一个池子,是练兵后洗马的地方。苏颂和几位叔父写字勤奋,每天在池内清洗笔墨,池水渐渐变黑。当地人觉得有教育意义,就将“洗马池”改称为“洗墨池”。
苏颂五岁时,父亲就要求记诵《孝经》和诗赋。八岁时苏颂能背诵《尔雅》,掌握了声律知识。由于训练有方,苏颂从小勤学苦练,到老都保持着勤奋学习的习惯,经常读书写作到深夜,但无论多晚,五更不复眠。
(节选《博学爱民 清白传家—苏颂》连环画册 同安区纪委监委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