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兑山社区,一座整洁干净的新建停车场正有序运行,进出存取车辆的群众络绎不绝,源源不断地为所属的祖厝后村民小组带来集体收入。就在半年前,这里还遍布违建,被用作废品回收点和堆场,常因“脏乱差”问题被投诉。区纪委监委将之列入政治监督项目化清单后,通过“室组地”联动协作,推动监督单位协力治理,为村民创造了新的集体收入。
5月,集美区纪委监委在辖区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政治监督。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针对驻在单位职能职责,摸排选取关乎大局主线的具体监督项目,“一事一策”制定“个性化”监督方案,“闭环”推动政治监督落细落实。
侨英街道辖区内不规范的废品回收站点众多,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联合街道纪工委综合群众投诉建议、巡察反馈等情况,将侨英街道废品回收点整治工作列入监督项目。5月下旬,派驻组和街道纪工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位于兑山社区祖厝后村民小组的废品回收点进行了走访。这是一处简易搭盖的铁皮建筑,到处堆满了杂物,相关经营者也居住其中,既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又容易成为疫情防控的“真空地带”。在废品回收点周边,还散布着多个建材堆场和小物流公司。联合督查组了解到,这些建筑均系违法建设,且多违法占用了祖厝后村民小组的集体用地。
为什么集体用地上会有这么多违建?联合督查组发现,这些地部分是2003年“村改居”前村民房前屋后的习惯性用地,部分是原来的路沿、沟渠等公共用地,部分则是一些边角荒地,随着社区大部分居民搬迁到安置房居住,这些地逐渐被少数人违建占据并出租。
深入走访了解情况后,联合督查组统筹协调街道、城管、国土、市监、社区等相关单位进行会商,推动由街道牵头出台系统整治方案,协力治理废品回收点周边涉及的“两违”、侵占集体用地、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整治过程中,联合监督组贴身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并深入摸排整治工作中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推进不力等问题。
多方努力下,上述地块中的违章搭盖及堆放物在9月初得以清空。综合考量地块周边群众“停车难”等实际,侨英街道将之建成一座拥有300余个停车位的公共停车场,既彻底解决了环境“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升了市容市貌,又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预计每年能为村民小组带来约50万元的集体收入。
由点及面,着眼“管长久”,在联合监督组的督促下,侨英街道牵头制定废品回收站点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出租、承租方安全责任,对废品管理存放、防火用电、房屋安全等内容进行规范,充分压实管理责任,有效保障场所安全,防止反弹回潮。(集美区纪委监委 李松荣)